說 明 書 摘 要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河道水質凈化系統,包括格柵間、混凝池、沉淀池和河岸護坡綠植區,格柵間通過提升水泵及管道與混凝池相連接,混凝池通過管道與沉淀池相連接,沉淀池通過布水管道與河岸護坡綠植區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河道污水的特點,利用了河道本身的生態功能,處理效率高,能耗極低,占地面積小,投資小,所需人力少,可以很好地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
摘 要 附 圖
權 利 要 求 書
1.一種河道水質凈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柵間、混凝池、沉淀池和河岸護坡綠植區,格柵間通過提升水泵及管道與混凝池相連接,混凝池通過管道與沉淀池相連接,沉淀池通過布水管道與河岸護坡綠植區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水質凈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水質凈化系統還包括脫水機房,脫水機房分別通過管道與混凝池、沉淀池、河岸護坡綠植區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河道水質凈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池分為兩格,分別是第一格和第二格;其中,第一格分別與格柵間和脫水機房相連接,第二格與沉淀池相連接。
說 明 書
一種河道水質凈化系統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河道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河道水質凈化系統。
背景技術
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導致嚴重的生態破壞問題,惡性水污染、大氣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等事件層出不窮。在這些嚴重的環境問題中,河道的污染和破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很多河道支流的匯入,河道兩岸垃圾的丟棄,工業廠礦的污水,城市管網的不完善,都直接或者間接造成了河道水質的惡化。目前河道修復大都是按照城鎮污水處理廠工藝,采用“預處理+主體處理+深度處理”的方案。這樣忽略了河道本身的特點,存在以下幾方面的缺點。第一,占地面積大,河道水體水量一般較大,建造大量水池和安裝處理設施都需要占用空間,現在土地空間緊張,征地困難,占地太大是很大的缺陷。
第二,需要的人力多,完整的三級工藝治理河道污染,無論是安裝調試還是后期運行管理,都需要配置大量的運行人員。
第三,整體造價高,土建施工,設備購置,運行能耗,征地賠償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特別是修復受污染的小流量河道,或者通過處理河道排污口廢水來治理河道時,采用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模式,這三方面的缺點和限制就更加明顯。而且河道本身具有一定的生態功能,完整的處理工藝完全忽略了河道系統對污染物的降解和吸收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避免出現上述技術缺陷的河道水質凈化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河道水質凈化系統,包括格柵間、混凝池、沉淀池和河岸護坡綠植區,格柵間通過提升水泵及管道與混凝池相連接,混凝池通過管道與沉淀池相連接,沉淀池通過布水管道與河岸護坡綠植區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河道水質凈化系統還包括脫水機房,脫水機房分別通過管道與混凝池、沉淀池、河岸護坡綠植區相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混凝池分為兩格,分別是第一格和第二格;其中,第一格分別與格柵間和脫水機房相連接,第二格與沉淀池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河道水質凈化系統,充分利用了河道污水的特點,利用了河道本身的生態功能,處理效率高,能耗極低,占地面積小,投資小,所需人力少,可以很好地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框圖;
圖2為利用本實用新型凈化水質的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所示,一種河道水質凈化系統,包括格柵間、混凝池、沉淀池、河岸護坡綠植區和脫水機房,格柵間通過提升水泵及管道與混凝池相連接,混凝池通過管道與沉淀池相連接,沉淀池通過布水管道與河岸護坡綠植區相連接,脫水機房分別通過管道與混凝池、沉淀池、河岸護坡綠植區相連接。所述混凝池分為兩格,分別是第一格和第二格;其中,第一格分別與格柵間和脫水機房相連接,第二格與沉淀池相連接。第一格中投加適量濃度的PAC或其他混凝劑,并快速攪拌混合。第二格中投加適量濃度的PAM或其他絮凝劑,并慢速攪拌。污水中的懸浮物、重金屬等物質形成的膠體在混凝劑的作用下,失去了原來的穩定狀態,脫穩的顆粒相互混合聚集成為的更大的膠體基團。在第一格中形成的較大基團在絮凝劑的電位影響作用下,相互混合結合成為更大基團,而且由于絮體在移動中的吸附、網捕作用,水體中的很多微小雜質和顆粒隨著絮體沉降,從而實現了去除水體中懸浮物,重金屬和其他顆粒物的目的,使水質得到改善。
所述沉淀池的尺寸設計應使水體中的絮體全部沉降到池底,根據水量、流速等因素確定。帶有大量絮體的水體在流經沉淀池的過程中,絮體在重力的作用下沉到池底,絮體在下沉的過程中吸附、網捕大量雜質和懸浮物。
沉淀池排放的水體通過布水管道排放到河岸護坡綠植區,水體中的有機物在植物、微生物、土壤的聯合作用下,得到有效降解,NH3-N、CODCr、BOD5等水質指標大幅改善。
如圖2所示,河道中的水依次進入格柵間、混凝池、沉淀池、河岸護坡綠植區,最后回到河道;格柵間的柵渣運往外部;沉淀池中的污泥排到脫水機房中,河岸護坡綠植區的中水排到脫水機房中;脫水機房中的上清液排到混凝池的第一格中;脫水機房中的泥餅運到外部。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1)工藝流程簡單,占地面積小,省去了生化反應池和過濾池,利用河岸護坡綠植區的綠地降解吸收有機物,去除水體中的氨氮、CODCr、BOD5等。2)高效,通過投加藥劑進行充分的混凝沉淀,能快速去除懸浮物和重金屬,具有很強的去除水體污染物的能力。3)運行所需人力少,沒有復雜的工藝設備,不需要經常維修和更換設備,只要維護混凝沉淀池的投加藥設備和攪拌設備,所需人力少。4)整體造價低,沒有生物反應池和過濾池,不需要太多的土建施工和工藝設備,也不需要鼓風曝氣系統和回流系統。5)景觀效果好,河岸護坡形成綠植區不僅有利于河道的生態保護,凈化污水,而且具有一定的景觀效果。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